文章详情

彩墨怎么拍 彩墨的技法

02-09     浏览量:105

今天给各位分享彩墨怎么拍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彩墨的技法进行解释。

本文目录一览:

1、衣服被染上彩色墨水怎么洗掉?

2、怎么用ps做出彩墨泼墨效果的图片呢

3、摄影:我想知道那种人像很清楚后面的背景有朦胧模糊的感觉是怎么拍出来的?

衣服被染上彩色墨水怎么洗掉?

用食盐、肥皂粉、84消毒液、洗衣粉、洗洁精都可以去除。

1、食盐,首先将被染色的衣服放到清水里打湿,然后再放入食用盐,用手反复轻搓,被染上墨水的地方就会被洗掉,最后用清水冲洗干净即可。

2、肥皂粉,首先将被染色的衣服放入清水中,将刚煮开的肥皂粉水直接倒入盆中,用手轻轻洗洗即可去除沾染上的颜色。

3、洗衣粉,将洗衣粉加入温水中,把被染色的衣服放入温水中浸泡半个小时左右,用手去搓洗即可。

4、84消毒液,先在盆里接入一些凉水,不要太多,只要能浸泡住衣服就行,然后,在盆里倒入一些84消毒液,把衣服放里面浸泡大约5分钟左右。建议此方法用于白色衣服。

5、高锰酸钾,做法是先将少许高锰酸钾溶于水,再将要漂洗的衣服放进去,10分钟后衣服会呈暗红色,将衣服拿起,用清水洗一下,慢慢衣服就会由暗红色慢慢转变为原来的颜色,并且染了色的地方也一并褪掉。

摄影:我想知道那种人像很清楚后面的背景有朦胧模糊的感觉是怎么拍出来的?

这是一张典型的浅景深的照片,要拍摄出这种效果,要注意以下三点:

1、拍这种照片尽量不要用全自动(傻瓜)相机,而要用具有手动功能的相机。

2、在照此种照片时一定要使用长焦距,即等效于35mm相机的焦距在135mm以上的长焦镜头(包括变焦镜头)。

3、一定要使用大光圈。

光圈除了用来调节曝光量外,最重要的就是控制画面「景深」的大小,所谓的「景深」就是在调焦使影像清晰,在焦距的前后有一段距离内的区域,能够清晰显现,而这一段范围我们称之为景深,景深越长,那么能清晰呈现的范围越大;反之,景深愈小,则前景或背景会变得模糊,模糊是因为聚焦松散所形成的一种朦胧现象。从光学理论来看,在镜头的焦距下,能够清楚呈像的只有在一物距上的平面,在此面外的景物都会模糊。

影象景深有三种因素:

1、景深与焦距的长短成反比,换言之,就是镜头焦距越长,则景深越短。

2、景深与景物拍摄的距离成正比,相机若是离景物越近,则景深越短。

3、景深与光圈级数的大小成正比。

若是镜头的焦距和物体的被拍摄距离距都维持不便,光圈越大,则景深越短,就是说光圈由f/16→f/11→f/8→f/5.6→f/4……时,则景深越来越短,景深外的景物其也更加模糊不清,而正确对焦到的主体,生动而清晰,而吸引人们的注意,前后的杂乱景物,而美化朦胧,这种朦胧美和因相机震动而导致的模糊不一样,富有优雅而柔和的光彩,就像被渲染的彩墨,使得色调更加浅薄,能营造出相当程度的气氛,和景深的主题产生分离的透明感,具有衬托出主体的特色,因此常用在人像摄影上,模特儿的背景模糊,而使人们的焦点放在漂亮的模特儿上,同时也因为大光圈的运用,可以有更多的光量,借以提高快门速度,防止相机的震动,使影像更加锐利而明晰,还有若是处在昏暗的光源下,没有三脚架的帮助下,想捕捉当时的环境和气氛,或是无法用更慢的快门时,都是大光圈运用的地方,破坏了画面的气氛,因此大光圈的镜头向来是影友爱用的装备之一。若把光圈越小,由f/5.6→f/8→f/11→f/16→f/22……时,则景深的范围就越大,对于景物的描绘就更加的真实,极富有真实性,画质比大光圈更加清晰明锐,且因为景深的范围广,焦点涵盖的面积更大,因此有泛焦点的效果,就是前背景的事物都一一表现出来,且在对焦困难的环境下,例如高速移动的物体或是昏暗的光源下,那么泛焦点可以避免因为对焦的失败,而造成主题的失焦模糊,此外,小光圈能使镜头的接像不良,或透光不好的像差等减低,获得高画质的作品,还有小光圈可以拉低快门速度,可由慢速快门制造流动感。对于专业级的数码相机,一般您可手动控制相机的光圈和快门速度,但对于于商用及家用的数码相机,由于相机自动控制光圈和快门速度,因而您不需要自己控制。

简单的讲,就是长焦距+大光圈+精确对焦。镜头的焦距越长景深越小(浅);光圈越大景深越小(浅),二者合理运用就可以产生主体分明,背景模糊的效果了,这是突出主体(主题)的一种摄影技巧。

可以根据以上的介绍试一试,也可从100mm焦距开始,在同一大光圈下,同一主题,逐渐加大焦距,多拍几张看看效果如何,一定是焦距越长的,其背景虚化(模糊)的效果越好。当然了,还有一条也特别重要,快门速度的掌握,要用较高的快门速度,普通相机要1/125秒,单反机要在1/250秒以上,焦距越长,快门速度就应越快。如果快门速度较慢的话,照出的照片就有可能全部模糊了。

相关推荐